人民日报:非遗有“家”了

土家族梯玛歌、辰河高腔、土家织锦、巫傩面具雕刻、湘西棕编等非遗项目将在乾州古城常年向市民和游客展示。

今天上午,由艺术家黄永玉题字的“湘西非物质文化遗产园”牌匾,悬挂在有着4200多年历史的湖南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吉首市乾州古城城楼上。这意味着湘西的国家级、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有了自己的“家”。从此,土家族梯玛歌、辰河高腔、土家织锦、巫傩面具雕刻、湘西棕编等非遗项目将在乾州古城常年向市民和游客展示。

吉首市委书记秦国文表示,这是将非遗项目资源化的一种形式,要让这些宝贵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薪火相传,将乾州古城建设成观赏湘西非物质文化遗产、了解湘西历史文化的重要窗口。目前,湘西已拥有各类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1056项。其中,国家级非遗项目24项、省级非遗项目50项,国家级非遗项目代表性传承人18人、省级代表传承人44人。

“有了这个非遗园,就不愁这项技艺在自己手上失传了。” 62岁的水冲石砚雕刻大师杨光三说。 

相关热词搜索:人民日报  湘西非物质文化遗产园  
 2011-05-11 11:29:49  
关于本站
广播迷微信号

站长个人微信:bratxy

微信公众号:记忆留声
微信号:jiyiradio

广播迷微信公众号

站长个人微信:广播迷
微信号:bratxy

广播迷微信号